全國服務電話:400-699-0050

首頁>>防雷法規
地震過渡安置房防雷技術規范
source:TIME:2017-8-16 16:02:57 瀏覽量: 分享:

1.0.1 為防止和減少因雷擊造成地震過渡安置房(含活動板房、金屬構架簡易房、帳篷,下同)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按照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于地震過渡安置房的防雷技術規定。

1.0.3 過渡安置房的防雷設計和施工,應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律以及被保護物的特點等的基礎上,詳細研究防雷裝置的形式及其布置,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

1.0.4 地震過渡安置房的選址除符合《地震災區過渡安置房建設技術導則》外,還應盡量遠離大樹、鐵塔、電桿等易受雷擊的物體。

1.0.5 地震過渡安置房應按本規范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措施。

2 直擊雷防護措施

2.1 活動板房、金屬構架簡易房

2.1.1 宜裝設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作為接閃器,使活動板房和金屬構架簡易房處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避雷針、線的滾球半徑hr取60m。避雷針、線與活動板房的金屬構件的最小間距應大于2m。

注:避雷針的保護范圍計算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錄四

2.1.2 避雷針、線的支撐桿宜做為引下線,當避雷線長度超過25m時應均勻增設支撐桿。每個支撐桿下敷設接地體,其沖擊接擊電阻不宜大于30Ω。支撐桿應設在人員不易觸摸的地方并在地面上2m至地面下0.1m采取絕緣措施。

2.1.3 避雷線宜采用鋼絞線,其截面積不應小于35mm2。

2.1.4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角鋼、鋼管或圓鋼,水平接地體采用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mm,扁鋼截面積不應小于100mm2,其厚度不應小于4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3.5mm,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m。

2.2 帳篷

2.2.1 宜裝設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使整個帳篷區均處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避雷針或避雷線的滾球半徑hr取60m;避雷網的網格尺寸不應大于20m×20m或24m×16m。

注:避雷針的保護范圍計算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錄四

2.2.2 避雷針宜采用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其直徑不應小于下列數值:

針長1m以下:圓鋼為12mm 鋼管為20mm

針長1-2m:圓鋼為20mm 鋼管為25mm

架空避雷網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35mm的鋼絞線。

2.2.3 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網的每根引下線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30Ω。

2.2.4 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網引下線應設在離帳篷2m且行人不易觸摸的地方。

2.2.5 接地體的敷設應滿足2.1.4款要求。

3 雷電波侵入防護措施

3.1 活動板房、金屬構架簡易房

3.1.1 過渡安置點的高壓供電線路多為架空引入,宜在進出端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等與電氣設備接地相連。當電纜轉換為架空線時,應在轉換處裝設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和絕緣子鐵腳、金具等應連在一起接地。

3.1.2 對低壓架空進出線,宜在進出處裝設避雷器并與絕緣子鐵腳、金具連在一起接到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當多回路架空進出線時,可在母線或總配電箱處裝設一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過電壓保護器,但絕緣子鐵腳、金具仍應接到接地裝置上。

3.1.3 過渡安置點內的低壓供電線路,宜穿金屬管埋地引入至各活動板房,金屬管在進出處應就近接到防雷或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或獨自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Ω。

3.1.4 進、出過渡安置點的電話、網絡和電視等信號線纜,宜選用有金屬屏蔽層的電纜或穿金屬管埋地引入,金屬屏蔽層或金屬管宜在兩端就近接地。有條件的可在設備端安裝浪涌保護器。

3.1.5 安裝的電源和信號浪涌保護器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規范的有關規定。

3.2 帳篷

3.2.1 以帳篷為主,面積大于10000m2的過渡安置點,應滿足3.1.1、3.1.2的要求。

3.2.2 過渡安置點內的低壓供電線路,宜穿金屬管埋地引入,金屬管在進出處應就近接到防雷或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或獨自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Ω。

3.2.3 進、出過渡安置點的電話、網絡和電視等信號線纜,宜選用有金屬屏蔽層的電纜或穿金屬管埋地引入,金屬屏蔽層或金屬管宜在兩端就近接地。有條件的可在設備端安裝浪涌保護器。

3.2.4 安裝的電源和信號浪涌保護器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規范的有關規定。

返回列表
上一篇:電氣火災原因技術鑒定方法——剩磁法GB 16840.2-1997
下一篇:地基GPS接收站防雷技術規范
黄色网站亚洲第一_日本三级理论久久人电影_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无码_未成满十八禁止免费毛片